酒,從其誕生之日起,便置身于爭議的漩渦。有人盛贊它是瓊漿玉液,也有人視之為洪水猛獸。
作為一個媒體人,特別是一個與“酒”字朝夕為伴的行業(yè)媒體人,我曾在內(nèi)心追問,酒究竟是什么?它的價值何在,究竟能否支撐得起一份報紙的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深度與厚重?
隨著走訪的酒廠越來越多,對酒的理解也日漸豐盈。赤水河畔,重陽下沙,須眉皆白的“烤酒匠”眼睛里飽含著笑意;中原大地,冬夜漫漫,老師傅在窖池邊手把手地向徒弟傳授技藝;戈壁沙漠,葡萄園中,紫紅色臉龐的園丁,如呵護孩子般悉心照顧著串串果實……這無數(shù)畫面交織在一起,令人不覺沉醉。
也許,酒這個東西根本沒有那么復雜,它只是人之本性中的熱忱使然。于是有了這樣的感悟:因著個人的行為思想不同,酒的功用與意義大相徑庭,而酒之本身,只是一卷世代傳承的書簡,記錄著文化的足跡,卻不作任何回應。無論外界對它贊譽或鄙棄,它始終坦蕩。這美酒的精神,是生生不息的執(zhí)著,是代代相傳的悠遠,是對大自然的敬畏,是對生命的滿腔熱忱。
如今,我已不會再追問酒的價值所在,因為答案早在心中。像赤水河畔的那位“烤酒匠”,像中原大地上的老師傅,像戈壁沙漠中的園丁,這美酒的精神已經(jīng)融入我每日的所思所想:原來,做美酒和我們做新聞其實是異曲同工——謳歌猶如芬芳之濃香;沉思猶如凝重之醬香;關愛猶如淡雅之清香……但不論什么香,回味的都是醇厚,這種醇厚對于媒體而言就是責任!
對于一份以“對酒行業(yè)負責任”為已任的行業(yè)報紙來說,“美酒精神”則升華為用我們手中的筆和鏡頭,用我們的聲音與行動,用我們的心與靈魂,為這個行業(yè)分擔一點社會責任,讓“美酒精神”化作心靈的撫慰,為社會帶來更多一些的感動和美好。
當5·12地震撕扯著巴蜀大地,“六朵金花”為之失色,我們奔走在一線,用嘴巴和筆端疾呼:眾志成城,大愛無疆;當泥石流在舟曲肆虐,將生的希望吞噬,我們一邊流淚,一邊吶喊:大愛綿長,風雨同舟;當有人以廣告為誘惑,企圖收買報紙掩蓋真相,我們選擇了報道事實;當葡萄酒學院的年輕學子被急性白血病扼住生命的咽喉,我們呼喚行業(yè)伸出友愛之手,為他點亮希望的暖燈……
“十二五”的開局之年,全國兩會在國人的期盼以及世界目光的注視下如期而至。當中國酒業(yè)進入轉(zhuǎn)型發(fā)展的關鍵時期,全國人大代表、政協(xié)委員們又將有著怎樣的呼吁呢? 作為“對酒行業(yè)負責任”的媒體,聆聽、傳播、引導行業(yè)健康發(fā)展是我們的職責。
身為行業(yè)媒體人,肩上擔負著更多的責任,不僅要守護著新聞理想,也要守護著行業(yè)的方向。做“對酒行業(yè)負責任”的媒體,這句承諾的分量很重很重,但我們會一直做下去,秉承“美酒精神”中那生生不息的執(zhí)著,以最大的善意、正直和勤勉,守護內(nèi)心的新聞理想,和酒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方向。
謹以此志,向“美酒精神”致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