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酒業(yè)新聞網(wǎng)

華夏酒報官方網(wǎng)站

官方
微信
官方
微博
首頁 > 華夏名茶 > 茶語酒后 > 正文
夜訪武夷山
來源:《華夏名茶》  2018-04-18 10:59 作者:黃曉鈴

春風(fēng)解惱茶人鼻,非花非葉自是香。4月初的傍晚,武夷山夜色漸濃,露水漸重。屋外,是濃厚的黑,清涼的風(fēng);屋內(nèi),是暖黃的光,煮茶裊裊的煙。

武夷山留蘭香生態(tài)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平,性格爽朗大方,見夜深露重,便拿出了珍藏的大紅袍茶磚來煮。

早年在武夷山有這么一個傳統(tǒng):在新房子建成之初,需在房梁兩端,各掛上2袋茶葉,每袋20斤,共40斤。多為祈求豐收、吉祥之意。

當(dāng)時武夷山的茶,還未細(xì)分出如今的許多品種,所有的茶統(tǒng)稱為菜茶。

茶葉掛在房梁后,可不是就這么不管不問了。焙火過的茶,隔幾年易反青,所以每隔一年,都需要再把茶取下來,重新焙火。

劉建平家的房子是1983年建成的,他告訴《國家名茶周刊》記者,直到近幾年,才把那兩袋茶取下,把它壓制成磚,以供品嘗與保存。

40斤的茶,共壓制成200塊茶磚,正面印了“1983 武夷巖茶”字樣,背面是“大紅袍”,每塊重100克,可泡9泡茶。從茶磚上掰下一塊,放入壺中,慢慢等待。很快,湯色變濃,彌漫出幽幽香氣。

倒入杯中,先深吸一口氣細(xì)聞,可聞到花香與淡淡的藥香;再喝入口中細(xì)品,歲月的厚重感在舌尖漫開,不僅有巖茶的巖骨花香韻,還有類似普洱般的醇厚口感,妙不可言。

幾杯茶下肚,頓時便覺得暖和了起來,仿佛周身的寒氣都被驅(qū)散開來。

劉建平告訴《國家名茶周刊》記者,這款茶在壺中煮的越久,藥味會越發(fā)濃厚。茶越老,茶多酚的含量也就越多,像這種老茶不僅好喝,還有藥用功效,如暖胃、消食等。老茶十分耐煮,一小塊茶磚,可夠喝上一整天的。

歷經(jīng)35年光陰的茶,如今只剩下了幾塊。這些茶要么送朋友,要么就是有客人來時就喝掉了。

“茶,本來就是用來喝的嘛!”劉建平笑道,每天夜里,店里都會有南來北往的客人,相逢是緣,以茶會友,自然少不了佳茗。

茶,是人們?nèi)粘I钪械谋仨毉h(huán)節(jié),是和柴米油鹽處在同一地位的生活用品。所以劉建平認(rèn)為,茶葉的質(zhì)量必須安全。

武夷山星村鎮(zhèn)黃村前懷有一片大茶園,它的主人就是劉建平。擁有得天獨(dú)厚的地理優(yōu)勢,土壤含砂礫量較多,達(dá)24.83%~29.47%,土層較厚、土壤疏松、孔隙度50%左右,土壤通氣性好,有利于排水,且?guī)r谷陡崖,夏季日照短,每天日照時間不超過2個小時,冬擋冷風(fēng),谷底滲水細(xì)流,周圍植被條件好,形成獨(dú)特的正巖茶的“茶土”。
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惜環(huán)境如金的劉建平告訴《國家名茶周刊》記者,武夷山的山水,是有靈氣的。正是這股靈氣,武夷山的茶葉才會這么好喝。

好的茶葉的背后,是精湛的制茶工藝。六大茶類中,烏龍茶的制作工藝最為復(fù)雜,工序最多。劉建平出生于茶葉世家,祖祖輩輩的制茶經(jīng)驗(yàn)代代相傳,從小就耳濡目染,如今已有了自己的一套經(jīng)驗(yàn)方法。

巖茶,最為要緊的工序是焙火?;鸷虻恼瓶兀苯記Q定了茶葉最后的品質(zhì)。首先,不同的氣溫、茶葉,對火的溫度、時間的要求都不相同,要判斷每款茶適合什么樣的火候,把火候控制得恰到好處,讓茶葉吃透火,卻又不至于焙焦,含水性和活性也都剛剛好,這需要長年累月的經(jīng)驗(yàn)。

對于巖茶的品質(zhì)判斷,劉建平摸索出了一套理論:眼觀其色,手摸其干,鼻聞其香,口嘗其味。

好的巖茶,湯色清亮,呈金黃色或橙黃色,味道甜中帶香,回甘后,口有余香,有“巖骨花香”之韻味。

這些,在一盞一盞的茶水里均已應(yīng)驗(yàn)。“九泡有余香、十二泡有余味”,的確不虛。

桌上的茶,溫度剛剛好,品一口,便覺滿室生香。這樣的情景,不光在劉建平的茶室。

夜里,在武夷山的大街小巷,家家茶館掌燈,戶戶茶香彌漫。武夷山上空,茶香氤氳,好不愜意。

真是“非花非葉自是香”,如此,夫復(fù)何求?

編輯:閆秀梅
相關(guān)新聞
  • 暫無數(shù)據(jù)。。。
總排行
月排行

—— 融媒體矩陣 ——